博宝艺术家 > 艺术家 > 王玄览个人官网
销售作品
欣赏作品
浏览
41637
分享
735
粉丝
2752
+关注
更多
—  微信扫码 参与互动  —

王玄览

王玄览(626~697)为唐初著名道教学者。俗名晖,法名玄览。广汉绵竹(今四川绵竹)人。王太霄《玄珠录序》云:王玄览年十五时,忽异常日,独处静室,不群希言。自是之后,数道人之死生,童儿之寿命,皆如言,时人谓之洞见。三十多岁时,好为人卜筮吉凶,看相算命。曾注老经两卷,及乎神仙方法、丹药节度,咸心谋手试。一度会同二三乡友造访茅山。但半路又觉同行者皆非仙才,而回归乡里。乃叹长生之道无可共修。此身既乖,须取心证。于是坐起行住,唯道是务。亦教人九宫六甲、阴阳术数。四十七岁时,益州长史李孝逸召见,深受礼爱。五十岁左右度为至真观道士。年六十余,渐不复言灾祥。曾为他事所累系狱一年,于狱中作《混成奥藏图》。晚年又著《九真任证颂道德诸行门》两卷。益州(今四川成都)高道及诸弟子请释老经,随口便书,记为《老君口诀》两卷,并传于世。所作之《遁甲四合图》《真人菩萨观门》《老经口诀》《混成奥藏图》《九真任证颂道德诸行门》等,皆已亡佚,唯弟子所辑其论录《玄珠录》二卷,收于《正统道藏》,为研究王玄览思想的重要资料。王玄览的思想渊源于道家,而兼有浓厚的佛教色彩。他在《玄珠录》中,仿照佛学中佛与众生非一非二的命题,认为道先于众生而存在,众生未死,已先有道,有道非我道,犹是于古道。并认为:众生有生灭,其道无生灭,众生虽死,道仍长存。他又把道分为可道和常道,认为常道生天地,可道生万物。万物有生有死,而天地则永恒不死,故可道无常,而常道是实。此乃因袭老子之道,可道非常道之说而来。认为欲得道,不应外求,当为内求。因为道不在人心之外,而是在人心中具有的道性。道生万物,即是心生万物。心生诸法生,心灭诸法灭,心之与境,常以心为主。他以事物之动静为例,眼摇见物摇,其物实不摇眼见其物静,其物实不静。为有二眼故,见物有动静,二眼既也无,动静亦不有。又称法本由人起,法本由人灭,起灭自由人,法本无起灭一心一念里,并悉含古今,十方所有物,并是一识知。所以,他认为修道成仙的要旨,是要达到一个清静不变的实体。既要坐忘修心,又要定慧双修。此又接近佛教法相宗唯识论的观点。王玄览思想的内核是道体的求证和修道的论述,其思维方式和论证方法则取自于佛教中道观。由于他对《道德经》的某些观念作了新的诠释,援佛入老,从而使老学披上了一套佛学的外衣。同时,道教传统的神仙长生思想经他的发展和充实后,亦发生了重大变化,不再是早期道教所注重的炼形,而是强调炼神,其生死观不在执着于肉体的永恒,而趋于接近佛教的无生,从六道轮回中解脱。所以,王玄览又是继李荣、成玄英之后进一步发展重玄思想的道教学者。

返回顶部